长江网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李洁 王婷婷)今后,市民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将获得更多利好。检查结果与大医院互认,开药与大医院一致,大医院专家将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等。6日,武汉市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今年要建15—20个紧密型医联体。
医联体是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的医疗联合体。我市早在2008年,就由汉阳区市五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医联体探索,其模式获得全国肯定。目前武汉全市已形成了1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家医院参与的28个医疗联合体。
今年4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此次我市在前期医联体试点基础上,进行全面部署。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存在留不住人才、对居民吸引力不够等问题。据调查,患者不愿到基层医院看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担心基层医生水平跟不上,基层检查不全面,基层医院的药品不能满足需求。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意在做强基层,有效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据了解,此次启动建设的医联体,相比过去有了更多满足居民就医需求的亮点。医联体有紧密型与松散型之分,这次建立的医联体将全部是紧密型。这意味着,在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大医院的一部分,大医院专家下沉,安排固定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等。
更多利好还有: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更顺畅;社区检查结果与大医院可互认;通过远程医疗,在社区做检查,可由大医院专家出诊断结果,居民在社区看病省时省钱;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可实现处方流动、药品共享,居民不用担心大医院的药在社区开不到;大医院派专家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使得为居民签约服务的含金量更高。
今年,武汉将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牵头医院,在中心城区选择1-3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公立医院托管。到2017年底,计划建设15-20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牵头医院将与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确保分级诊疗有效落实。目前,有意向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积极协商中。
紧密型医联体,市民看病能得哪些实惠
双向转诊有绿色通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患者中需转诊的,可以优先转至牵头医院,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牵头医院内恢复期和稳定期的患者,也可转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治疗与康复。
大医院专家进驻社区,检查结果互认
牵头医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挑选呼吸、消化、内分泌、心脑血管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下沉基层,为社区居民贴身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统一信息平台,检查结果互认。医联体内实现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有效减少居民重复检查的费用。
医联体内药品处方共享
开展签约服务,药品处方共享。牵头医院派驻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医联体内处方可流通、药品可共享,对签约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处方服务,让市民在家门口也能获得大医院专家的诊断处方、拿到大医院同样的药品,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