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展示科研成果 博物馆讲解员是个机器人

    机器人小珈与项目负责人罗斌握手     记者柯兵 摄

  博物馆讲解员、餐馆传菜员,未来都可能会失业,因为他们很可能会面临武汉大学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的竞争与替代。14日上午,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了该校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就包括一款智能机智人。    

  据智能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罗斌介绍,他们团队研发的机器人运用了遥感测绘与巡检技术,机器人可以一边拍照录像,一边自动绘制行走区域图,还可以实现自我定位导航,并且在探测到障碍物的时候,能重新规划路径,自主地避开绕行。

  不仅如此,这款机器人还具备眼动仪控制功能。只要人眼盯着某个目标时长超过1秒钟,机器人能自主感知,并能朝着人眼注视点的方向进行移动、拍摄、录像等。

  当日上午,记者在实验室大厅看到了这款机器人,罗斌介绍,它的中文名字叫小珈。小珈穿着白色polo衫,移动主要靠底座的轮子滚动前行,见到人群能做出挥手敬礼的动作,并且能发声说话。

  事实上,在数天前武汉大学的迎新活动中,小珈亮过相,它向大一新生挥手敬礼表示欢迎,还与武大校长李晓红握过手。

  目前对小珈的研发工作并没有结束。那么一旦结束之后,小珈能做点什么呢?罗斌介绍说,小珈能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最容易想到的工作是餐馆传菜员与博物馆讲解员。

  记者了解道,在广东等地的餐厅,早就出现了机器人传菜的现象,并不稀奇。对此,罗斌解释道,其他机器人必须要按照地面设定好的轨道移动,小珈更智能也更灵活,它不需要这条轨道,能自动探测并找到客人。不过,这对餐馆的面积有要求,因为人多太挤的餐厅,小珈可能因为空间不够而施展不开。

  在博物馆当讲解员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小珈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技术对博物馆里的物品进行定位,然后按照规划移动,每看到一处文物,就自动停下来说一段讲解词。

  接下来机器人的研发方向是给它装上人脸识别系统与姿态手势识别系统,让它既能认识人,又能认识手势,还将增强它的机械手臂动作的灵活性,并将开发多个机器人协同任务系统。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柯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