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0月1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夏奕 通讯员张家国)大夹街244号,入口是一条约4米宽、4米高、10米长的通道,通道外临街两侧密密排列着挂满商品的东汉正街商铺。这栋16层高的居民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每层14户呈“一”字形排成一行,户内面积均不到60平方米,一层临街全是售卖衣服、窗帘、布匹等的商铺,楼上则住了近千人。
满春派出所48岁的女民警汪兆屏正是这栋楼所属小夹社区的社区民警。
16日上午,汪兆屏带着记者走进这栋楼,看着入口处天花板上杂乱排布的电线,神情一点不轻松。她向记者介绍,整个小夹社区的建筑物都比较老旧,最新的一栋楼也是2005年之前就有居民入住。在这生活的人要么是原汉正街的拆迁居民,要么就是在楼下市场做生意的商户,租户更替频繁,经年累积下来,每栋楼的天花板上都挂着密密麻麻的老旧电线,从房子交付以来就没有更换过。
乘电梯来到16楼,约两人宽的狭长公共通道,头顶上不远就是锈迹斑斑的排烟管道,两侧墙面距顶10厘米处,电线都规整地被收集在线盒里。整条通道的采光全靠两侧壁灯,而距地面2米高的走道正中就是每层楼的排烟管道,每家每户的厨房都紧邻走道,厨房油烟则笔直向上排入公共通道上方的烟道。
汪兆屏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烟道被油烟常年侵蚀,有些地方已开始渗油,原来电线没改时,七零八落的电线顺着走道两侧墙面挂着,离烟道还不到30厘米,每层楼都如此,公共通道内和方形的排烟管道上方甚至也堆满住户的杂物。
在11楼的一处墙面,汪兆屏清晰地指着一块地方:“去年4月这里的旧电线冒起火星,幸好居民发现拿灭火器扑灭,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火险发生后,汪兆屏趁着居民们热切讨论的时机,趁势再次提起电线改造的事。
“在这个社区服务14年,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劝居民们改造电线,可众人意见不一,无法集中施工,只改造部分又不能有效解决火灾隐患,我只好给每层楼都配上至少2个灭火器,尽量教更多的人学会正确使用,但这些治标不治本。”
汪兆屏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火险发生后通道里的现状照片,拉上曾经亲眼见过电线火星的居民一起,跑遍了16层楼的每一户。开始劝说的时候,不少居民都不理解,也怕自己承担不起改造费用,汪兆屏又想法子说动最先愿意接受改造的住户出面,让他们也一起劝说还在犹豫的住户。她先劝服众人把公共通道清空,接着指导物业向社区、街道申报改造,在全满春派出所民警的全力支持下,终于启动了整栋楼的电线改造工程。
商量好集中改造的方案和时间,再与居民逐户协调,前后施工足足3个月后,整栋楼的电线、电表焕然一新,楼道整洁了,外包着防火线盒的电线离烟道远了,本来还有些怀疑的居民们也转变了态度。
住户黄女士如今还清楚地记得:“汪户籍当时几乎每晚都在楼里转,见人就动员改电线,好多租户开始嫌麻烦不愿意,后来改完了大家都夸这事办得好。”
电线改好了,居民们看见汪兆屏更愿意找她搭腔,有些小矛盾别人调停不管用,汪兆屏一来双方很快握手言和。今年,小夹社区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社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诈骗案件,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9.1%、11.4%,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
编辑:邓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