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暴雨,给武汉市农业生产等带来较大损失。在灾难面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领导、总体谋划、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武汉江夏、黄陂、新洲,蔡甸等新城区积极生产自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连日来,记者,深入到受灾新城区,深入到一线受灾农户中,了解灾后重建的情况。今起,本报推出新城区灾后重建的连续报道。
拉铁丝搭架子,方便刚种植不久的苦瓜生长。昨天清早5点多起床,江夏郑店街劳七村50岁村民易又银,在灾后的田里忙碌,只为减少损失。而在以往,此时的大棚成熟番茄,应该拿出去售卖了。
和易又银一样,经历今年7月的水灾,江夏区受灾的农户、企业,在政府帮助下,正在积极生产自救。
抢时间播种蔬菜减少损失
易又银的8亩番茄地,是夫妻俩生活来源。去年年收入达7万元,两口子已经很满足了。而今年7月份的暴雨,将番茄地淹了40%。“哭也没用,这是天灾。”虽然受灾,番茄都淹死了,但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易又银,在7月底改种苦瓜,并准备在天气稍微凉快些时,套种萝卜。
趁早上天气凉快,易又银开始搭瓜架子,方便苦瓜藤子生长。昨天上午10点,武汉晚报记者来到他的田间时,太阳火辣辣的,心疼媳妇,他一个人在搭架子,汗水顺着脸部往下淌。横和竖的架子,都得拉,“这样苦瓜生长好些,我才能卖好价钱。”擦了一把汗水,易又银说,这是在抢时间播种,耽误不得。
如果今年市场批发行情好,这些苦瓜和即将套种的萝卜,可能到年底收入在5万元左右。虽然与去年收入比起来,有些差距,但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政府赠送鱼苗希望年底丰收
56岁葛林生,是武汉江夏纸坊街狮子山村人,承包着林港1084亩水面,养殖着大白刁、青鱼等鱼种。
7月份的暴雨,让他欲哭无泪,承包湖面的水,与城市内涝渍水持平,“看着鱼儿游出去,有心无力。”在葛林生眼里,只要科学养殖,今年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没想到大暴雨击碎了他的梦想。
怎么办?还得继续投放鱼苗。江夏区纸坊街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胡贤华说,政府购买了一些鱼苗,免费发放给这次受灾的水产养殖户,给葛林生补了2830斤鱼苗,包括花鲢和草鱼等。与此同时,葛林生自己也从外地购买了3000多斤鱼苗回来,投放到自己承包的湖塘中。
还有半年,损失可以大部分弥补回来。从往年的收成看,葛林生承包的湖面,年底纯利润在200多万元,今年还在向这个目标冲刺。有所舍才有所得,现在葛林生投放的鱼饲料,价格在7000多元/吨。眼下,天气炎热,他不敢有丝毫马虎,每天在湖边“巡逻”,担心鱼儿“出事”。
“希望到年底,仍是一个丰收年。”葛林生说。
快生菜每天上市保障市民菜篮
江夏素有武汉“菜篮子”美誉,尽管遭受7月份水灾,但一些快生菜仍在陆续上市。
位于江夏乌龙泉街的武汉家事易博源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有竹叶菜、薯尖、生菜、苋菜、小白菜等快生菜700亩。该公司基地经理黄绍旭说,因为今年的水灾,绝收200亩,淹了350亩。
夏季,快生菜一般20天左右成熟,而今年大雨期刚好20来天。黄绍旭说,相当于今年少了一季快生菜,损失约138万元,目前公司的大棚沟渠已经维修好,35户农户正在抢播抢种。
唐兴明在公司承包种植24亩上海青、苋菜。清早他在一间大棚将泥土松松,因为水淹后,泥土发硬结块,必须松土后再浇水,忙完他又来到另一间大棚查看成熟的快生菜。昨天中午记者看到,他种植的苋菜,已经可以采摘。他也计划这两天采摘出来售卖。
江夏区农委负责人介绍,在这次水灾中,江夏区农作物近八成受灾,三成绝收,受灾面积达45.2万亩,绝收面积19.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为保障农业恢复生产正常进行,江夏区政府先后两次拨付了197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生产补救、抢播快生菜、旱地补种改种和大棚修复,以及在田作物管理等。
截止目前,江夏区水稻早翻秋种子20.5万斤,已全部播种到田,而通过省农业厅捐赠的76万元蔬菜种子、玉米种子等,也发放到受灾农户、企业。抢播快生菜1.5万亩,水产鱼苗补投7.05万亩。
骄阳下,勤劳的人们正用辛勤的汗水抚慰受灾的土地,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来源: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 海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