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4月19日讯(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赵旋 赵银斐)4月19日,记者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我市正式启动了“村增万树”五年行动计划,并发布了《武汉市“村增万树”行动计划造林绿化技术导则(试行)》《武汉市“村增万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今年,全市将建成“村增万树”示范村20个、标准村40个。
“村增万树”是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主要措施,是指以1个村平均新增1万株树为载体,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林果等。其中示范村当年新植树株数10000株以上,村庄绿化的珍贵树种比例要达50%以上;标准村当年新植树株数6000株以上,村庄绿化的珍贵树种比例需达40%以上。
村口绿化效果图。
道路绿化效果图。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村增万树”不仅将应绿尽绿,全面提升村口、公共区域、道路、农田防护网、湿地、庭院等区域的绿化,还将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等基本原则。比如在公共绿地的设计中,可以利用村庄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活动广场等,建设小微绿化公园,既整洁美观,又能满足村民的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在植物的配置上,也要与村庄的景观相协调,用城市里常见的红叶石楠和各种修剪整齐的灌木球肯定不合适,可以使用银杏、国槐、楠木等乔木,桃树、枇杷、杨梅、柿树等果树。”
公共绿地效果图。
记者注意到,为了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各区将根据村庄绿化实际情况,按照自然风貌类、休闲观光类、生态产业类和搬迁安居类四种主导功能类型进行建设。对于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庄,可以突出其自然乡村野趣,不仅要见缝插绿,在植物配置上也要采用自然式、原生态管理;如果村庄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则应注重公共休闲绿地的建设,同时在自然中体现出村庄的人文特色;对于林特产业经济特色明显的村庄,则应把村庄绿化美化、庭院绿化美化与整个村的特色林特产业结合起来,既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提高村庄的绿化率;对于搬迁撤并的乡村,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和居住习惯,主要增加小区的休闲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组团绿化等。
“目前,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四个区已经开始了前期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建设20个示范村、40个标准村的目标任务。”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说,5年的整体目标是,全市建成示范村100个以上,标准村500个以上,基本实现“应绿尽绿”,使我市乡村绿化进一步增加面积、提高水平、提升颜值,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