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武汉美术馆欣赏唐醉石先生的书法和印章作品。记者彭年 摄
23日下午,“家风——纪念唐醉石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展品以近百件唐醉石书法篆刻作品为主,其六子唐大康为首的后代书画作品为辅,从血脉相连的家族风尚为线索,展示唐醉石一生的艺术成就,及唐氏家族的文化传承。
唐醉石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1904年,19岁的唐醉石成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1951年,他应邀来到武汉,曾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古稀之年仍不遗余力地在武汉创建“东湖印社”,任首任社长。唐醉石的篆刻以秦汉为宗,兼收各家之长,以“拟古而不泥古”的态度从浙派传统中吸收营养,成为新浙派的领军人物,并持续影响两湖地区。在书法方面,他以隶书最为擅长,与其印风一脉相承。
展览方介绍,展出唐醉石作品从唐家亲友、博物馆征集而来,有不少上世纪40年代作品,颇显珍贵。此外,还展出其长子唐达聪、次子唐达明、三子唐达成、六子唐大康及孙辈唐庆年的书法、篆刻作品,观众从中可见清晰的传承印迹。
唐醉石长孙唐庆年告诉记者,唐醉石六子都在书法领域有建树,因为有着尊重传统文化、为人正直的家风。从他们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出一脉相承的相近之处——端正、有力,但又各具风格,正如唐醉石生前尊重、但不固守传统,才形成聚各家之长、典雅雄秀的艺术风格。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是一个家族传承的价值观、伦理观与道德观。一方印、一幅画、一句话、一段家庭记忆都有可能成为家风的载体。”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说,“唐醉石是一位正直、善良、严谨、严肃的艺术家。他不苟言笑,却有着强大的亲和力。他不计功名,却在人们心中竖起一座真正艺术大家的丰碑。”
本次展览由武汉美术馆、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武汉篆刻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持续至10月13日,市民可免费观展。(记者宋磊 通讯员李霞)
讲述>>>
创办东湖印社令湖北书法薪火相传
“留给家人的只有人品与家风”
记者宋磊 通讯员李霞
“爷爷没有给我留下任何遗产,他只给了我热爱书法的一腔热血和正直敦厚的一身傲骨,这两样遗传已让我享用不尽。”昨日,唐醉石长孙唐庆年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唐醉石1951年来到武汉工作、定居,并在武汉走完人生最后18年。
为人正直 蜗居陋室18年
“我家不是湖北人。祖父去武汉,是被他堂弟请去的。”唐庆年告诉记者,1951年,主持湖北省文化厅工作的唐亥把唐醉石从上海请到湖北,任“文管会”主任,后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唐庆年回忆,他2岁时与祖父一起居住,一家租住在武昌解放路322号,是一栋临街老宅的2楼,只有两间房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每月要向房管所交房租。起初里间是书房兼卧室,外间会客加吃饭。后来,里屋腾给了五叔结婚,唐庆年和祖父、祖母在外屋生活,这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功能包括起居、睡觉、研习书法。“书桌搬到外屋以后,祖父字写得少了,因为空间拘束了很多。”
唐庆年说,武汉的暑热季节,两间屋子有西晒,且不通风,每天都要撒几盆凉水降温,即使这样,还得等到后半夜,才能勉强入睡。到了冬天,房间透风,格外寒冷,“窗户缝、墙缝不知用报纸糊了多少次。”唐庆年祖母常抱怨,依唐醉石的身份,向单位申请一下,完全可以改善住房条件,但唐醉石就是不开口。有一次,省文史馆有一个分房名额,唐醉石不争不抢,拱手把名额让给了年轻人。
“三年灾害”期间的一天,唐庆年从幼儿园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些咸鱼腊肉之类的食物,是统战部照顾民主人士派人送来的。“然而,奶奶分送给了周围的邻居,剩下的一小半,我们家细水长流地吃了半年。”
“爷爷就是这么为人正直,节俭朴实,这便是能影响后代的宝贵家风。”
对别人有求必应 却没给孙子刻一方印章
唐庆年说,在武汉生活的时光,因年事渐高,唐醉石的创作无法与黄金期相比,但他不忘提携后辈,培养接班人,为振兴湖北书法作出巨大贡献。
1961年9月,在唐醉石的促成下,武汉东湖印社成立。“因为他在西湖边创立了西泠印社,也想在东湖边复制一个。”唐庆年说,东湖印社虽没有西泠印社名气高,但仍在全国各个印社中处于创作领先地位,培养了徐松安、曹立庵等湖北书法中坚力量,让湖北书法薪火相传。
“作为艺术家,他对自己、后代都相当苛刻。”唐庆年回忆,当里屋还兼作书房时,祖父常把自己关在里屋写字,一写一天,不喜欢被人打搅,很少出头露面,当众挥毫。他常说,对书法家而言,写错了和写坏了是不一样的,写漏字,在末尾或款跋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其中一笔不理想,整张就要重新写。一幅字写好,往往是几天后确实满意了,才落款。他刻图章也极其认真,印稿反复推敲多遍,直到满意才复印到石面上。刻完后如不满意,会磨掉重刻,从不将就。
“记得奶奶经常说,大伯练习写字,爷爷从来没说过一个好字,‘不行’老挂在嘴边。”唐庆年说,唐醉石对艺术态度严谨,对后代强调又强调要“把架子搭正”。跟祖父学习书法时,唐庆年被要求练欧体,因为唐醉石认为欧体骨架最端正。“爷爷还特别注意我拿筷子,‘筷子拿不好毛笔就拿不好。’”
唐庆年说,在武汉时,祖父写字、刻印从不收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要,他都有求必应。他书桌右边第二个抽屉,满满一抽屉石头,全是别人拿来求刻的印石。“直到爷爷去世,他这一抽屉‘印债’也没还上。”
1969年4月8日,唐醉石在那间租屋里病逝,没留下一处房产,甚至没给13岁的孙子唐庆年刻一枚印章。“他留下的遗产,只有人品、家风。”
来源:长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