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李声英(后排左二)与父母及兄弟姐妹团聚,并与陈祖裕(后排右三)结婚。百步亭社区供图
李声英家的全家福。百步亭社区 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日讯(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史雅琴)2018年12月31日凌晨4时左右,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悦秀苑李声英老人去世,享年101岁。长江日报记者1月1日来到李家看到,37平方米的小屋内外都是前来吊唁老人的干部群众。
李声英家庭于2016年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虽然她的父亲李书城曾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但多年来李声英以“再难都不要向国家提要求”的家训治家,祖孙三代安于清贫,用实际行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用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老人弥留之际叮嘱要节俭办后事
李声英老人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离去时,仍有众多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江岸区委负责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波,悦秀苑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纷纷赶到悦秀苑,为老人送行。
“老人在弥留之际,还再三叮嘱我们要节俭办后事,切不可大操大办。”谈及母亲的去世,儿子陈文森说道。
李声英(中)一家合影。记者许魏巍 摄(资料图)
李声英出生于1918年。1945年,她随父亲李书城从北京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附小当老师,1947年结婚,丈夫当时在卫生部门工作。
李声英的父亲李书城曾参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革命中都有崇高的地位和卓越的表现。他支持和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过特殊的贡献。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汉俊家中召开。
1949年5月,武汉解放,李书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此间他接到毛泽东亲笔信:“李老先生,见信后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之后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李书城担任了第一任农业部部长。
陈文森听母亲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外祖父李书城离汉赴京前夕,李声英有一次半开玩笑地跟李书城说:“您把我们也带到北京去吧。”李书城严肃拒绝了李声英的请求,说:“我到北京是去工作的,你在武汉也可以生存。你也是成年人了,凡事要靠自己。”
立下家规——“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李声英是李书城的四女儿,出生不到20天,母亲甘世瑜就去世了,她从小由祖母和姑母带大,3岁才离开老家潜江。小学毕业后,她独自在北师大附中完成6年学业,继而以优异成绩考取燕京大学。可惜,关山阻隔,女儿与父亲的联系时断时续,因为交不上学费,她不得不放弃燕京大学学籍,投考不收学费的北师大,先是学英语,后来转学音乐,毕业后在师大附小任教。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声英从北京随父亲李书城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附小当教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赴京任职,李声英和丈夫就一直留在武汉,一家一直在武汉低调生活。
1965年,李书城在北京去世,弥留之际,他语重心长地对子女们说:“我一生清贫,没有任何物质遗产,留给孩子们的只有一种精神。希望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多做工作。”
李声英很少跟人提及自己的家世,从未借李书城的历史功绩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她铭记着父亲的教诲,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向组织开口。
儿女们都是长大后慢慢从书里、文史资料里了解这个家族。一个偶然机会,李声英身份被外界知道,面对组织多次提出要给予帮助,她都谨守家训,婉言谢绝。
“我小时候,家人只告诉我曾祖父参加过辛亥革命,没人告诉我他当过部长。”孙子陈龙说,受曾祖父故事影响,自己从小就没动过任何享受特权的想法。
李声英有5个儿女,孩子们出生后,李声英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做兽医的微薄工资。“1973年,我刚下放回来,家里就发生一场重大变故,父亲患癌症去世了。”陈文森回忆,父亲去世后,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生活特别困难。
2008年,李声英90岁生日,有着5个子女、25口人的大家庭全部聚齐。在生日宴上,李声英立下家规——“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李声英教导五个子女牢记家训,自立自强,不向国家伸手,再困难也不沾祖辈的光。她告诉家里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有再大的困难,也绝能不找关系、找熟人、找政府。”
陈文森推着母亲李声英老人外出。百步亭社区 供图
陈文森回忆,2005年到2008年那几年,是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爱人王春莲下岗,母亲没有收入,儿子陈龙正在上大学,全家的生活费,儿子的学费全靠他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
那时候,好多知情人跟李声英说:“你们家里贡献这么大,‘一大’都是在你们家召开的,哪一家还有你们家这么大的人物?向国家要一套房子,要一份工作也是应该的啊。”
可李声英总是淡淡地回复道:“上一辈的事情是他们的贡献,我们还没有贡献,我们的贡献要我们自己做。”
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住就是30年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
在这次大会上,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李声英家庭、余洪芝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因身体原因,李声英老人没有进京,由其三儿子陈文森作为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
“我母亲李声英已经9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特意派我代表她来北京。我们一家人平日都很节俭,这次家人专门给我买了新衣服、换了新手机,嘱咐我一定要把北京参会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带回家。”陈文森当时对前来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介绍。
“开心啊,特别高兴。”在百步亭社区悦秀苑一套37平方米的小屋内,当得知自家被评为全国首届文明家庭时,98岁的李声英也高兴地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百步亭万家宴上,茅永红为全国文明家庭李声英老人夹菜。百步亭社区 供图
在百步亭悦秀苑,37平方米的廉租房、简单的家具,逼仄的客厅勉强能容6人立足,这里就是李声英的家。而在2011年之前,李声英祖孙三代四人一直挤在大智街一处仅3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生活,那里承载着老人大半辈子的记忆。
李声英一家先后在彭刘杨路、汉正街等地7次搬家租房。1979年,李声英一家搬进大智街铭新社区一处仅32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一住就是30年。李声英其他几个孩子有的到外地工作,有的出嫁,留下三儿子陈文森陪老人同住。
2009年,李书城荣获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称号。湖北省征集功勋人物资料时,外孙陈龙整理了一份李书城的资料上报,有关方面才了解到老人的身世,为老人办理了最高额度的低保。后来,又为李声英一家在百步亭悦秀苑办理了一套廉租房。
对此,李声英多次拒绝。家人反复给李声英解释,廉租房是没有产权的,是政府租给她们一家住的。李声英考虑了很久才同意。2011年,李声英一家搬到悦秀苑。
“家中一把用废网球做脚垫的椅子,伴随全家人走过了多年,母亲一直舍不得丢。”李声英之子陈文森说,看到母亲如此喜爱这些“老物件儿”,平日里喜爱打网球的他就用自己打废的网球做了脚垫套在椅子腿上,一来可以保护新房的地板,二来也可以延长这把椅子的寿命。更重要的是,看到这把陪伴了一家人走过风风雨雨的“老物件儿”,总能让他们缅怀起祖辈们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壮举,也时刻提醒后一代要遵循三代恪守的家训。
虽然搬了新家,一家人仍然保持甘于清贫的家风。新房里的新家具极其简单:一台35英寸的彩色电视、一组三人沙发、两个卧室里两张席梦思床……屋里的家具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陈文森告诉记者,许多“老物件儿”都留在了老房子里,舍不得丢,没事的时候,他总会和妻子过去翻一翻、看一看。
陈文森告诉记者,每当儿孙们来看望老人,老人都指着屋里这把椅子给儿孙们讲过去。“她总是会说,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但克勤克俭、甘于清贫的家风要一直恪守下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