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现场。 记者 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11月15日讯“现代化——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生态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5日下午,中国国际友城大会接连举办三场论坛,中外嘉宾就城市如何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各抒己见,提供发展思路和对策。
解决城市现代化中的问题 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在首场“现代化——促进城市转型升级”论坛上,6位中外嘉宾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生态及人的现代化出发,探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享各自的举措与经验。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会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巴西州议会全国联盟主席西罗·西摩尼提到,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凸显出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这是许多城市在早期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西罗·西摩尼说,解决这些问题,应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运用科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权益,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氛围。
而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中后期,如何缓解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也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德国杜伊斯堡市副市长安德里·哈克介绍,杜伊斯堡曾是德国传统的工业重镇,煤铁产业密集。但在发展过程中,杜伊斯堡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为走出困境,杜伊斯堡推进更环保、更清洁的钢铁生产方式,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高质量的钢铁产品;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依托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口及中欧班列,成为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起点;重视科技教育,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如今的杜伊斯堡重新成为德国实力雄厚的城市之一。
芬兰埃斯波市市政委员会主席,欧盟地区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马库拉则提到了城市转型中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芬兰的DNA”,他说,由于大学教育的普及,众多数学家、工程师以及开放共享的知识系统,让芬兰成为北欧最大的创新中心。虽然芬兰仍面临气候问题、人口老龄化、城市智能化等问题,但由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不仅使城市在经济、生态发展中具有可持续性,同样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借力国际化活动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阅读当天长江日报。 记者 郭良朔 摄
共享发展机遇,深化互利合作,论坛第二场聚焦“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音乐无处不在。通过30年的实践经验,我发现音乐是全球范围内推进国家与城市间交流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国际文化交流最有成效的方式之一。”德国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分享了他所创立的世界合唱运动,认为世界合唱运动为国际交流带来新思路和新活力”,他创立合唱运动的初衷就是希望创建一个合唱界的“奥林匹克”,让世界人民都能参与,为大家提供一个彼此认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新西兰姐妹城协会主席裕美·莫里斯介绍,作为新西兰姐妹城协会主席,她致力于推动友城之间的文化交流,以此推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在惠灵顿,我们建立了青年演讲交流项目,旨在培养年轻人的全球化视野和领导能力。我们还会组织新西兰的青少年来中国进行体验,住在当地人家中,体验不同的文化。”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国际化活动可以聚集高端资源,有助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外办副主任李辉分享了近年来北京借由国际化活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经验。他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城市要充分利用大型国际活动平台,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并以此提升城市软硬件环境。
推广同步交通信号系统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不少嘉宾以自己的城市为例,提供了在城市生态化中的发展思路。
黑山共和国莫伊科瓦茨市市长兰克·米斯尼克认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可持续性发展,黑山共和国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我们将绿色理念引入社区,来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米斯尼克称,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考虑它的实际效果,以及是否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只有这样,城市才会发展得更快,更有活力。”
米斯尼克说,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则,这就意味着要减少能源消耗、减少食物浪费。米斯尼克认为,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因此人们要运用智慧、投入情感,以此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堪萨斯城代市长斯科特·魏格纳带来了这座城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经验。堪萨斯城于2008年7月通过了一项气候保护计划,截至2017年底,这座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1%。在改善社区环境方面,堪萨斯城制定了植树总体规划,计划大幅增加城市树冠,以此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魏格纳还介绍道,未来堪萨斯城将在主要街道上推广同步交通信号系统,减少车辆空转、频繁启动和刹车,以此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记者冯爱华 潘茜 汪甦 郑晓安 王雪 聂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