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武汉是戏曲大码头,重头剧目一定要来武汉!

国家京剧院武汉演出主创群访活动,在楚天粤海大酒店举行。图为于魁智。记者 许魏巍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2日讯(记者冯爱华)“武汉是戏曲大码头,重头的剧目一定要到武汉来演”。12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于魁智和著名梅派青衣李胜素亮相武汉,为国家京剧院的新编大戏《帝女花》造势。此次“全国戏曲名家名团邀演活动”由由湖北省演艺集团主办,湖北省演出公司、湖北省洪山礼堂管理中心承办,也是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2018年十大重点戏曲文化项目之一,目前首场门票基本告罄,不少戏迷更从北上广深和安徽、重庆、成都等地专程赶来捧场。

移植粤剧经典,剧本十易其稿

20世纪中叶,粤剧大师唐涤生根据晚清剧作家黄燮清的《帝女花》传奇编创粤剧,由任剑辉、白雪仙在香港首演。60年来,该剧已经成为粤港文化的标签之一,即使是不听粤剧的观众,许多人也听过汪明荃、张国荣唱过的片段。

《帝女花》在粤港有多受欢迎?于魁智回忆,5年前为看一场《帝女花》,他提前2个月才买到票,与李胜素专程飞到香港看戏,“想看看它到底有多吸引人?到剧院一看,真正的座无虚席”。由此,他萌生将该剧移植改编为京剧的想法,“京剧表现形式丰富,受众更广”。

经内地与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划、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2017年底京剧《帝女花》由国家京剧院创排完成。导演孙桂元介绍,剧组的创作十分慎重,光剧本就不止十易其稿。今年3月,京剧《帝女花》亮相第46届香港艺术节,90岁高龄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第一代“长平公主”白雪仙到场观看,也予以肯定。

改编中有创新:不一样的老生和青衣

一向以老成、沉稳的老生形象示人的于魁智,此次在剧中饰演驸马周世显,对其而言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导演孙桂元表示,“大家将看到一个崭新的儒生形象”。而李胜素则“抛弃了以往雍容华贵的舞台形象,塑造了一个多情大义、外柔内刚的一个长平公主形象”。

李胜素表示,京剧版很多地方都打破了传统,比如“庵遇”中公主与驸马门里门外的表演,两人在没有任何布景、道具的情境中,用大段的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碰撞。“这种近距离的、主演之间的交流与表演,在以往的京剧中很少看到,人物的情感交流更为细腻。”

为适应京剧特点,主创在改编中也有不少创新:全剧贯穿一个“情”字;语言上保留粤剧文辞华美细腻、文学性与音乐性俱佳的特点,根据京剧语言习惯和唱念特点加以发展;主题和风格上保留并突出了“含樟树”的美学意象,将“双树合抱花并头”作为主人公的爱情象征,着重颂扬故事彰显的家国情怀。

武汉戏曲基础雄厚,希望听到观众的声音

于魁智清晰地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他首次来汉,在汉口的江夏剧院演出,武汉观众的包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不管是有名还是无名,观众对演员始终给予鼓励,给初出茅庐的我增强了信心,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也有触动。”散场卸妆后,他从戏院出来,看到观众在街头自拉自唱,“剧场里唱《红鬃烈马》,外面也在唱《红鬃烈马》。这种热烈的气氛,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于魁智表示,戏曲界素来有“京津沪汉”的提法,“武汉是戏曲大码头,京剧的群众基础之雄厚、审美水平之高,在全国都少有,一定要把重头的剧目、最好的演出拿到武汉来,也希望听到武汉观众、同行、专家的声音,吸取意见、逐步提高,让这个戏真正立得住、唱得响、传得开。”

据悉,除《帝女花》外,14日晚,国家京剧院一团还将带来“粉墨凝香——名家名段演唱会”,于魁智、李胜素将率一众中青年名家登台,演出众多京剧经典唱段,目前这场演出还有少量余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